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实验室
研究进展

程靓研究员团队在RNA表观遗传修饰的化学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程靓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系列针对重要RNA表观遗传修饰的高选择、高灵敏、时空分辨的化学转化、荧光标记的原理和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900901。...

范青华研究员课题组在手性钌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还原胺化串联反应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范青华研究员课题组发展了手性钌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还原胺化串联反应,快速构建了结构多样性的手性苯并喹诺里西啶、苯并吲哚里西啶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3809-3813 (back cover)上。...

卡宾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合成手性二氢吡啶酮类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在药物、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手性化合物主要通过不对称催化及外消旋体拆分获得。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叶松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卡宾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近期,他们实现了卡宾催化对烯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以及对α, α-双取代亚胺的动力学拆分,以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得到一系列多取代的手性二氢吡啶酮类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183–1187。...

王从洋研究员课题组在锰金属有机催化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化学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前期工作中建立了锰族金属有机催化的新体系,实现了一系列锰族金属催化的高效有机合成转化新反应、新方法。...

稳定的亚胺前体-NOAc试剂应用于不对称Mannich反应

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罗三中课题组利用手性伯胺催化,结合合成的NOAc试剂,成功实现了对于支链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过程,以近乎光学纯的立体选择性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β-胺基羰基以及α-氨基酸酯类化合物。该结果以“Catalytic Asymmetric Mannich Reaction with N-Carbamoyl Imine Surrogates of Formaldehyde and Glyoxylate”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3814-13818。...

手性阳离子铟盐不对称催化联烯的[4+2]环加成反应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室罗三中课题组利用手性阳离子磷酸铟盐为催化剂,实现了非活化联烯的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并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C3-型二氢吡喃类化合物。该结果以“Catalytic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4+2] Annulation Reactions of Non-activated Allenes by a Chiral Cationic Indium Complex”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04020....

基于芳酰亚胺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在柔性显示、照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热激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发展有效地改观了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的不足,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使其在OLED器件中应用研究成为当前国际前沿与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TADF分子的设计主要是基于“D-A”或“D-A-D”结构,发展新型吸电子基元并使其OLED器件具有优异性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Cu/Ru双金属催化串联反应实现苯并异吡喃氧鎓离子的高效不对称氢化

双金属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是不对称催化研究领域一个挑战性的课题。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范青华课题组从简单的烯炔酮类底物出发,使用Cu/Ru双金属催化剂,成功实现了高活性苯并异吡喃氧鎓离子中间体的生成及其不对称氢化的串联反应,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系列二氢苯并异吡喃产物。同时与北京大学余志祥课题组合作,通过控制实验和理论计算,对串联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过渡态模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4135-4138,并得到Synfacts 2017, 13, 613的评述。...

手性伯胺-钯协同催化联烯的不对称端位加成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罗三中课题组将伯叔二胺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催化相结合,基于钯催化联烯形成的烯丙基钯中间体对1,3-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实现了高原子经济性烯丙基化反应。该结果以“Enantioselective Terminal Addition to Allenes by Dual Chiral Primary Amine/Palladium Catalysis”为题,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17, 139, 3631−3634. ...

可见光催化叔胺&简单酮不对称脱氢偶联:多步协同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罗三中课题组将伯叔二胺催化剂、光催化剂与钴催化剂结合,成功实现了简单酮α位和叔胺α位不对称C-C键的构筑。该结果以“Visible-Light-Promoted Asymmetric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Tertiary Amines to Ketones by Synergistic Multiple Catalysis”为题,发表在Angew.Chem. Int. Ed. 2017, 56, 3694-3698....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在仿生伯胺催化高效构建手性季碳中心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手性季碳中心广泛存在于药物、天然产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 在生物医学、药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合成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具有极大挑战性。最近,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罗三中课题组依托仿生催化理念,开发了系列伯胺催化的高效不对称反应,实现了多种手性季碳中心的构筑。为手性医药中间体、生物活性分子的便捷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锚合-箍”策略合成“分子桶”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在构建结构稳定、具有对称美学的分子笼建筑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以具有D3h对称性和三重反应位点的笼状分子为平台,经“锚合-箍”策略高效构筑了具有闭合空腔和缺电性内表面的“分子桶”,并开展了对卤代烃和二氧化碳的包合作用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17, 139, 635-638.。...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在非金属催化不对称氢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化学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手性FLP催化剂催化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多取代苯的合成

多取代苯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先进功能材料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配体中的一类独特而重要的结构单元。尤其是1,3,5-三取代苯在材料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最近,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叶松课题组通过烯基烯醇与不饱和酰基唑的串联反应,成功实现了在氧化条件下,卡宾催化烯醛与α-氰基-β-甲基烯酮的[2+4]环加成反应,得到多取代苯类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实现了在碳酸铯碱性条件下,溴代烯醛与α-氰基-β-甲基烯酮的环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环己二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DBU的碱性条件下可以转变成1,3,5-三取代苯类化合物。...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在锰族金属催化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化学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锰族金属催化反应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他们通过采用五羰基溴化锰和二环己基胺的催化剂组合,发展了锰/胺协同脱质子的C-H活化新模式,首次实现了锰催化的芳烃C-H烯基化反应(J. Am. Chem. Soc. 2013, 134, 1264-1267);通过锰族金属铼与主族金属镁催化剂的连续催化策略首次实现了苯甲酰胺和炔烃的中性[4+2]环化反应(J. Am. Chem. Soc. 2013, 135, 4628-4631);通过将铼催化体系与高价碘试剂的有机融合,成功实现了简单烯烃的选择性氧-烷基化反应(J. Am. Chem. Soc. 2013, 135, 18048-18051)。 ...

氮杂环卡宾催化高烯醇与烯醇离子的氧化交叉偶联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叶松课题组首次实现了氮杂环卡宾催化的高烯醇中间体与烯醇中间体经自由基历程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烯醛在卡宾作用下形成高烯醇中间体,其可被单电子氧化剂氧化为自由基中间体,体系中另一分子的烯醇中间体同样可被氧化为自由基中间体,两自由基间的偶联则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得到目标的氧化偶联产物。...

常温常压下钌催化吲哚衍生物的高效不对称氢化

手性吲哚啉是构成天然生物碱或手性药物的重要骨架,其不对称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课题。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范青华课题组以手性二胺钌配合物为催化剂, 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一系列吲哚衍生物的高效不对称氢化。该方法可合成2-取代、2,3-二取代以及2,3,3-三取代手性吲哚啉化合物。同时首次通过不对称氢化动力学拆分的方法实现了吲哚啉化合物3-位季碳手性中心的构筑。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底物范围广、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高等优点,在合成上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3863-13866,并得到Synfacts 2016, 12, 1268的评述。...

手性二胺钌配合物催化2,2'-联喹啉衍生物的高效不对称氢化

刚性稠环骨架的氮杂环卡宾配体已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中,但此类骨架卡宾化合物的直接不对称合成还未见报道。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范青华课题组以手性二胺钌配合物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2,2'-联喹啉和2,2'-联喹喔啉衍生物的高效不对称氢化,氢化产物经过简单衍生即可高效制备一系列新型的刚性稠环骨架的手性氮杂环卡宾配体。相关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2891-12894。...

使用氨硼烷为氢源的仿FLP催化的亚胺的不对称转移氢化

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杜海峰课题组在使用氨硼烷为氢源的仿FLP催化的亚胺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16, 138, 12956–12962....

双核铁催化的亚胺惰性C-H键活化

1965年Pauson等发展了当量的羰基铁和亚胺的C-H活化反应。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羰基铁催化的C-H活化反应一直没有报道。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王从洋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多核铁协同催化的策略,首次实现了羰基铁催化的N-H亚胺与炔烃的氧化还原中性[4+2]环化反应,高效生成了顺式-3,4-二氢异喹啉化合物。相关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268-5271。...
Insert title here